呂爵安《E先生 連環不幸事件》& 吳林峰《樂壇已死》
咬字和用字有演變的空間嗎?
我一直不想面對的議題 — — 中文,而且是最具爭議性的咬字和用字。跟音樂不同,語文應用有對錯之分。和弦用錯了便不成歌,其他的只會影響觀感,好與壞都很主觀,但字用錯講錯了,就肯定是錯。而本人中文本來就很差,who am I to actually judge 廣東歌用詞,所以以下就只是我自己左腦和右腦得對話紀錄,還用少少似有還無的總結。所以便把自己「廿四個比利」般的反思寫下來。(戴好了頭盔)
《E先生 連環不幸事件》和《樂壇已死》兩首歌都在意義、題材、曲詞編和製作上都接近完美,卻在咬字和用字上有多多少少的影響了觀感,但另一方面又覺得這些問題無傷大雅,而且語言亦有進化的空間,那 where do we draw the line?
呂爵安(Edan)的第一首作品《E先生 連環不幸事件》由黃偉文度身訂造了歌名,很幸福。取了《連環不幸事件》的大意,雖然跟歌詞關聯不大,但這不是我們這次要討論的議題,這次想說的是 Edan 的咬字。有留意《男排女將》的讀者應該明白 Edan 在劇中的咬字充滿懶音,Edan 在報導裡面說自己花了很多時間改善咬字,無奈在《E先生 連環不幸事件》裡面的咬字還是很強差人意。中學的時候發現有些有懶音的同學,其實連懶音和正音的分別也聽不出,不是他們沒有努力過,而是好像天生五音不全的人一樣,他們沒有判別甚麼是正音的能力。未知道 Edan 是哪一種,但大家有留意過另一位歌手洪嘉豪早期的訪問嗎?他懶音比起 Edan 更嚴重,但神奇地他唱的每一首歌都沒有懶音,咬字很準。可能是監製,也可能是 Edan 像我中學同學一樣,但其處理的手法也讓我很費解。
懶音很常見的是發不到【ng】這個聲母,而《男排女將》裡面的 Edan 和上年為人詬病的姜濤亦是有這個問題。《E先生 連環不幸事件》裡面沒有這個問題,卻有很多字聽上去沒有咬實,好像 Edan 錄音是沒用力、口也不能合上一樣。「連環無盡錯戀」裡面的「環」在【waan4】和【waa4】之間遊走;「想」字也一樣,在【soeng2】和【soe2】中間。歌曲裡面一個很常用的韻【un】亦不【un】不【u】。跟真正的懶音不同,這個問題更偏向是沒有用力去咬字,更是可以用酒瓶塞練習去解決。費解的不是這是否一個懶音的另類解決方案,而是這可不可以當成是一個種演化?重聽陳百強的《漣漪》也知道當年的咬字跟現在已經很不一樣,有看過孫中山的演說片段嗎?他說話跟小時候看《難兄難弟》裡面的角色一樣,所以我們可以把 Edan 的咬字安放在演化緩衝區裡面嗎?
本來亦沒有打算再次討論《樂壇已死》,看到有人批評或討論歌詞裡面「小區」及「手機」為內地用詞,小克亦自己來澄清。中文本來已經很多受外語影響的用詞,其中歐化詞最多,像「化」本身已經是一個例子,來自英文的 suffix “-ise”。(我也不想仔細看自己一篇評論裡面用了多少的歐化詞)如小克所說,當然政治考慮亦影響到大家的感受,但跟上述咬字問題一樣,這兩個詞語不也是演化的一種嗎?
兩段都用問題作結,我自己其實沒有答案,抱歉浪費了大家時間去讀這些廢話,啊,有時間的話真的去 YouTube 看看孫中山的演說,怕有天誰不喜歡片段便消失,裡面的話每一句都引起一百年後我們的共鳴,還是有哪個國家,一百年來都沒有進步? (Can’t even write a coherent conclusion after 1200 characters of monologue, please forgive me for throwing English expressions in this article because logic and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can’t coexist, I was not the brightest student in class. )
P.S. 有興趣的小孩可以去 Wikipedia search “Language Shift”.
P.S. #2 各位語文系翻譯系的同學可以給我答案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