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詩《面對後悔的各種方法》& Kendy Suen《白眉》

聲線的質感是先天條件,編曲混音也是需要在聲線本身上堆砌。

之前用陳蕾和 Regen 討論過女聲的處理,這次衛詩 (Jill) 和 Kendy Suen 也是擁有特別歌聲的女歌手,《面對後悔的各種方法》和《白眉》處理不同質感聲線上略有不同。確實像衛詩和 Kendy (甚至之前談到的 Regen) 不能像一般女歌手般處理;舊有的混音處理把歌手推到最大最前已經過時了,比較新的混音把人聲融入樂器,但偏薄的歌聲如果用類似的處理就要有編曲的配合。《面對後悔的各種方法》和《白眉》這次的處理都有進步空間,但至少兩者都沒有走舊路。

衛詩聲音跟衛蘭 (Janice) 相似吧?但仔細去聽,衛詩聲音較沉,也偏薄,比 Janice 多一份滄桑和溫柔。但和上一首作品《一知半解》相比,《面對後悔的各種方法》沒有把衛詩聲線中的質感有效地表達出來。Jill 的聲音確實偏薄,是錄音師的惡夢,類似的不足還需要編曲和混音雙雙去解決。今次無論編曲或混音都把人聲當作樂器之一的手法處理(前段提到),「鼓、琴、結他、bass」加弦樂襯墊。若然歌手聲音傳統地甜美、或自帶多款不同的聲音表達或是較厚,類似的處理並無問題,但今次 Jill 的歌聲仿如被埋沒在編曲的深深處,尤其是弦樂襯墊的部分聲音的紋理跟 Jill 的歌聲很相似,加上大合唱團的和聲編寫浪費了她聲音裡面的微細表達。《面對後悔的各種方法》歌詞情緒曲線很鮮明,前段的自怨自艾到後段的豁達,Oscar 都仔細鋪排好,Jill 也用盡了自己聲線去表達,那貌合神離的偏差跟之前談到的《所有遺失的東西》類似。

《白眉》去掉了《面具》和《如斯》的哀愁,剩下的簡約的編曲,編曲雖然是最簡約,但《白眉》是最能突顯 Kendy 聲線的特點。樂壇裡面不乏中性的聲音,陳蕾、李靖筠,在較早時說過李靖筠的聲音在早期的作品裡都沒有好好的發揮;陳蕾中性得來但音域較闊,容易壓得住不同的編曲。Kendy 的聲線中性的同時較成熟,在《白眉》對年輕人說要以溫柔豁達的心去面對亂世,來的恰到好處。未來的作品可以用聲線去營造情緒曲線吧?現在的編曲和聲線表達都略嫌平坦,感覺氛圍都對了,欠的是一點動能把聽眾的注意留到最後。

筆者有一個小癖好,每聽到一首新廣東歌,都會幻想同樣的曲詞編但把主唱換人的話,有更好的選擇嗎?大家聽歌的時候也可以試試,用林家謙的歌做這個練習會有驚喜(找天再談)。雖說兩者處理上都還是有進步空間,但我覺得《面對後悔的各種方法》和《白眉》都分別找對了主唱,聲線的質感是先天條件,起跑線還是很重要,編曲混音也是需要在聲線本身上堆砌。音樂上的處理可以改善,歌曲各方面的決策還是最重要。

--

--

Who am I to Judge Cantopop
Who am I to Judge Cantopop

Written by Who am I to Judge Cantopop

小小音樂專欄。不數榜不評分,拒絕量化音樂。有錯有漏請指點,如無意外一星期兩篇 https://instagram.com/whoamitojudge_cantopop?igshid=77sp5jj8hjt7

No responses yet